创新or造假?“塑料果冻珠宝”带来的思考........
黄金首饰网导读:创新or造假?“塑料果冻珠宝”带来的思考........ “塑料果冻珠宝”并非一个新的珠宝玉石品种,它是指近段时间市场上出现的使用合成树脂作粘合剂将小颗粒的珠宝玉石粘合大件珠宝饰品(多为摆件、把件)的一种新的工艺品,由于...
一、名词解释:
“塑料果冻珠宝”并非一个新的珠宝玉石品种,它是指近段时间市场上出现的使用合成树脂作粘合剂将小颗粒的珠宝玉石粘合大件珠宝饰品(多为摆件、把件)的一种新的工艺品,由于制成品酷似日常生活中食用的“果冻”,因此笔者将其形象的称为“塑料果冻珠宝”。

果冻,图片来自网络

“塑料果冻珠宝”,塑料+和田玉=和田玉果冻烟灰缸
二、 “塑料果冻珠宝”的种类
“塑料珠宝果冻”作为一种新型珠宝加工工艺,在合成树脂内部可以粘合并“封装”几乎所有宝石品种。目前市面上主要以中低档宝玉石原材料为主,常见的小颗粒磨光染色仿籽料和田玉、青金石、 石英质玉(虎睛石、鹰晶石)、琥珀(蜜蜡)、碧玺等等;制成品主要小摆件、把玩件为主,如烟灰缸、笔筒、镇纸、储物盒等,偶有加工成首饰的,如手镯、挂坠。

和田玉市场中各种的 “塑料果冻珠宝”,常见的主要有烟灰缸、笔筒。

塑料+和田玉果冻制成的笔筒

塑料+和田玉果冻制成的手镯

塑料+各种彩色宝石制成的“宝石果冻”摆件

塑料+各种彩色玉石(绿松石、青金石、孔雀石、芙蓉石)制成的“宝石果冻”容器

塑料+染色珊瑚、琥珀制成的“宝石果冻”容器

塑料+各种彩色宝石制成的“宝石果冻”小摆件、把件

塑料+染色珊瑚皮卡丘把件

塑料+琥珀、紫晶、东陵石、铜丝组成发财树的把件

塑料+各种染色贝壳、彩石制成的“宝石果冻”小鲸鱼把件

塑料+琥珀制成的“宝石果冻”动物把件

塑料+彩石制成的“宝石果冻”小把件

塑料+碧玺、青金石制成的“宝石果冻”海豚摆件

塑料+“白松石”制成的“宝石果冻”水母摆件
三、 “塑料果冻珠宝”的检测
“塑料果冻珠宝”检测难点主要是:样品表面包裹着厚厚的人造树脂层,常规检测仪器无法检测到内部宝玉石。虽然放大观察可以发现多数“果冻珠宝”内部的宝石具备天然的特征,但仅据此无法等到“结论性”检验证据,所以至今为止大多数检测机构都不给此类产品出具鉴定证书。
为了验证 “塑料果冻珠宝”内部封装珠宝的真伪,笔者在市场上随机选购了几件样品进行破坏性测试。有两点注意事项需要说明:1、本文中的测试结果及结论,仅针对本次检测样品并不代表所有的果冻珠宝;2、本次测试样品为作者购买,读者朋友们在做珠宝破坏性检验须慎重。
本期实验的样品为三件 “塑料果冻珠宝”小摆件,分别是:
样品1、海豚形烟灰碟,规格尺寸:77.9×77.2×23.5mm,重量104.6克,内部封装青金石、碧玺。
样品2、小狗形摆件,规格尺寸:40.8×39.2×35.9mm,重量36.0克,内部封装琥珀(蜜蜡)、碧玉。
样品3、独角兽摆件,规格尺寸:56.7×46.3×31.7mm,重量55.6克,内部封装石英质玉(虎睛石、鹰睛)。

本次检测的样品。

样品1、海豚形烟灰碟,内部封装青金石、碧玺。

样品2、小狗形摆件,内部封装琥珀(蜜蜡)、碧玉。

样品3、独角兽摆件,内部封装石英质玉(虎睛石、鹰睛)。
经过破坏性拆解,如下图:

样品一,青金石、碧玺

样品二,琥珀(蜜蜡)

样品三,虎睛石

检测用样品图。
红外测试显示,样品一的蓝色小石头为青金石,含白色脉状方解石。绿色和黄色的小颗粒为碧玺(由于样品颗粒较小,红外图谱效果一般);样品二的黄色颗粒为琥珀(蜜蜡);样品三的黄色、棕色颗粒显示出石英质玉(虎睛石)。结合常规珠宝检测数据笔者得出结论:本次实验中检测的塑料果冻珠宝样品内部均为天然宝石,部分样品有余残留树脂胶,中红外段出现有机吸收峰,常规放大检查排除充填等优化处理。

红外测试显示,样品一的蓝色小石头为青金石,含白色脉状方解石。

样品一绿色和黄色的小颗粒为碧玺特征谱

样品二的黄色颗粒为琥珀(蜜蜡)特征吸收

样品三的黄色、棕色颗粒显示出石英质玉(虎睛石)特征吸收。
如果有条件采用破坏性检测,塑料果冻珠宝对于专业的珠宝实验室来说检测难度不大。
四、 “塑料果冻珠宝”的定名
据笔者了解现行的珠宝玉石国家标准GB/T16552-2017《珠宝玉石 名称》对这种“塑料果冻”珠宝的命名没有具体规定。 这样非常规的珠宝加工、处理方法
首先, “塑料果冻珠宝”加工工艺不符合拼合宝石、再造宝石的定义。因为无论是“拼合”还是“再造”目的都是“以小变大”,即把小颗粒的宝石变成“整体大块宝石”。拼合宝石、再造宝石带有明显的“欺骗”意图。“塑料果冻珠宝”制作者则没有欺世的主观故意,因为就算傻子也能轻松看出来“果冻珠宝”是小颗粒粘组合而成。
其次,笔者理解 这种“塑料粘合”更

国家标准中关于拼合宝石、再造宝石的定义
五、总结
“塑料果冻珠宝”作为一种新的珠宝首饰加工工艺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市场上。它主要利用树脂材料作为粘合剂,将小颗粒的珠宝玉石材料在模具中加工成各种大件饰品的加工工艺,但是又没有主观售假的故意。常见的“果冻”饰品以小摆件、把件、挂饰等工艺品为主,偶有手镯类首饰。
“塑料果冻珠宝”检测难点主要是无损检测无法透过外部包裹的树脂层检测到内部珠宝材料,若采用破坏性试验的话,检测难度并不大。
由于国家标准对“果冻珠宝”没有明确的定义,所以这类定名还是个难题。许多检测界的专家谨慎的认为应将其归类为“非传统的、市场不可接受的处理方法”,更有甚者直呼“假货!”、高喊着“有请护宝锤、砸碎!砸碎!”
笔者认为:对于这类 “塑料果冻珠宝”不必一棍子打死或许可以网开一面、留它条生路,就当这是一种创新珠宝加工工艺亦未尝不可!毕竟这种“塑料果冻珠宝”的生产、销售过程中,从业者都没有“造假、售假”的故意,而购买者只有智商正常,凭常识都能分辨出这种饰品的工艺特点,相信应该没有人蠢到认为天然树脂里会长出五颜六色的珠宝玉石来吧?
放下护宝锤,和珅也能变刘墉……您说对吗?感恩节就要到了,让这种QQ的 “塑料果冻珠宝”妆点您的生活又有何不可呢?也许今年圣诞季、新年季、春节季,它会成为珠宝销售新的增长点呢?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吧?
本文创新or造假?“塑料果冻珠宝”带来的思考........由黄金首饰网的小玲整编收集于网络,创新or造假?“塑料果冻珠宝”带来的思考........的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黄金首饰相关的文章,请点击查看黄金首饰的其它文章,请关注黄金首饰,http://www.moontor.com/zhubao/40493.html
- 上一篇:小小“翡翠护甲套”,价值3000多万!
- 下一篇:最幸福的女人,一定拥有这三只手镯